|
發展工業物聯網是智能制造不容回避的環節 二維碼
2093
智能制造一定是“互聯網+先進制造”,但“互聯網+”并不是包治百病的“萬能藥”。客觀上,我國的消費互聯網已經很發達,但工業物聯網還剛剛進步。 如果僅有互聯網思維或者僅盯著互聯網,不花大氣力在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上實現突破,便是舍本求末。畢竟互聯網只是一種手段,立足研發制造才是根本。制造強國需要的是工匠精神和深厚底蘊,2.0時代的“機器換人”和3.0時代的自動化與4.0時代的智能工廠、數字化車間混為一談。 要發展智能制造、實現創新驅動,國家重大專項的引導、基礎和中堅作用固然無可替代,但這還遠遠不夠。據有關方面統計,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5%左右,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達40%~50%;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9%,遠低于發達國家60%~80%的水平。智能制造發展的關鍵,是實現科技成果向產業的由點到線、由線到面的全方位轉化。 從企業內部看,要改變云計算、工業物聯網和大數據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上的局面,使其覆蓋到智能生產的自動化、流程管理的數字化、智能制造的云端化等方面。從產業整體看,需要真正形成以企業為核心,整合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力量合力創新的局面。 雖然裝備制造業投資大、投資回報率低、技術要求高,但裝備制造業仍是一國的脊梁和支柱。個性化定制、智能化制造、生產性服務與消費性服務等,只有通過工業互聯網、工業物聯網與制造業相互配合才能實現智能制造。 美國能提出工業互聯網、德國能提出“工業4.0”,就是因為有通用電氣和西門子這些制造業巨擘站臺。只有將“工匠精神”深入人心,才會有“中國智能制造”強國時代的到來。 “互聯網+工業3.0”是智能制造的雛形,智能制造一定是“互聯網+制造”的高級業態。中國制造的智能化路徑,要以“互聯網+”為抓手,全面加快工業1.0升級、2.0補課、3.0普及、4.0示范,以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、流程管理的數字化、企業信息的網絡化、智能制造的云端化,從而不斷注入新動力、開拓新市場。 21世紀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,要招聘留住人才就得付出有競爭力的薪酬。有調查顯示,2010年中國制造業的勞動報酬只有日本的14.6%、德國的10.5%、韓國的20.4%,2011年制造業工人年平均工資是美國工人的13%。 即便是“向底部競爭”的話,絕對成本也拼不贏,比如越南要低15%~30%,印度尼西亞要低40%,孟加拉國僅為中國的1/5。要破除發達國家先進技術“勁敵”和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競爭“追兵”的雙向擠壓,中國智能制造就不能再在薪酬上做文章,否則會在歧途上越走越遠。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智能制造內容,我們專注于為制造型企業提供智能工廠規劃服務,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獲,可以搜索“德誠智能”與我們進行互動學習。 數字化智能工廠建設專業機構 數字化智能工廠方案是一套結合精益生產管理、工業物聯網、數字化管理系統的工廠企業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。德誠智能科技將按照精益化、信息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的工廠設計思想和方法,結合多年在不同行業,如家電、電子、機械、汽車、食品、化工等,應用沖壓、機加工、焊接、噴涂、注塑、組裝、測試、包裝等工藝制程技術的經驗,能夠為我們的客戶提供系統、全面的智能工廠規劃服務。其中我們還提供落地到工廠車間和設備產線的布局規劃服務。點擊下圖了解服務詳情>> 智慧經營生產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德誠智造MES系統能夠針對注塑、沖壓、機加工、模具等所必要的主干生產及經營內容全部進行一體化管理。我們的理念是“將全公司生產與經營互聯,實現數字化、可視化管理,推進智慧精益經營變革”。通過對生產現場與業務經營的數據進行系統化管理,以數據分析結果為依據,讓每個經營決策順利形成生產計劃,同時能夠讓制造現場每個生產環節狀況能夠實時展現,將問題暴露,讓“問題找人”,輕松實現從生產現場到經營管理的一體化智能管理。點擊下圖了解服務詳情>> |